西北电力调控分中心马晓伟:青春奉献电力
马晓伟:青春奉献电力创新铸造辉煌
中国电力新闻网通讯员 薛晨 唐洁晨
不管是举国团圆的春节,还是月朗星稀的夏夜,在万家灯火的背后有一位带着眼镜的年轻人,用自己的一腔热血,默默守护着西北电网的安全稳定和电力的可靠供应。他就是陕西省劳动模范、国家电网西北电力调控分中心副主任马晓伟。
多一份责任、少一点懈怠,多一份主动、少一点被动。马晓伟时刻践行着自己的座右铭,用敬业和努力印刻出担当尽责的工作轨迹,书写出青春年华的靓丽篇章。
脚踏实地 守护电网安全
马晓伟的家乡在陕西省汉中市,从小就对电这一神奇的东西充满了好奇。十年寒窗苦读,他如愿以偿考入西安交通大学,同时修读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市场营销两个专业。2001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成为了西北电力调控分中心的一名调度员。
“调度责任重大,容不得丝毫差错,这里是年轻人历练的熔炉,我愿意为此奉献青春!”这是马晓伟正式晋级西北电网副值调度员时的感悟。十年如一日,他始终坚持在电网运行的一线,精准下达每一条指令,精心参与电网每一次调整,目的就是要时刻确保西北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几年前,他查出患有肠胃疾病,需要尽快手术,当时正值西北与新疆联网第二通道启动调试的关键时期,安全生产压力巨大,由于术后恢复要耗时一个多月,这个手术被一再推迟。当看到西北与新疆联网第二通道顺利投产的那一刻,他说:“手术可以推后,安全无法延期”。这就是马晓伟,这就是西北电力调度人的责任和担当!
2005年“5.28”,陇南电网与主网解列……
2006年“12.25”,陕西电网渭南变全停……
2008年“5·12”,汶川地震……
2011年“4·17”,甘肃电网大规模风电跳闸故障……
2012年“6·17”,陕西电网南郊变全停……
每每遇到电网故障,马晓伟总是第一时间奔赴调控一线,无论刮风下雨,无论白天黑夜,都能见到他忙碌在调度台前的身影。当一切恢复正常,他拖着疲惫的身影走出调控大楼,抬头看到万家灯火,心里顿时充满了踏实和满足。人民电业为人民,马晓伟脚踏实地,用行动践行着一个电力人的理想和信念,用点点滴滴筑就电网安全的钢铁长城!
精益求精 优化电网运行
2012年,马晓伟受命组建西北电力调控分中心调度计划科,从此,他走上了365天×24小时不间断待命的工作状态。电力是现代社会的血液,电力调控中心是电力系统的心脏,马晓伟的责任就是维持这个心脏有力而持续地跳动,一分一秒也不能歇息。
发电机组运行方式安排是计划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合理、科学、高效的安排机组运行方式,以保障西北地区及华东华中等地用电的安全可靠是马晓伟这份工作职责的核心所在。他积极作为,推陈出新,进行电能计划模式改革,在国内率先开展月度机组组合管理工作,通过预控备用、量化考核等措施加强机组组合刚性执行。目前该管理模式已作为国家电网公司大力推广的典型经验,并获取专利。
为了电力的可靠供应,西北电网有7144台(座)机组,1554条线路和550座变电站(220千伏以上)在协同工作,它们每天都会被马晓伟在计划中一一点名:检修、停运和启动计划,每一处都要经过细致的考量和安排。为扭转以往检修工作计划性不强的问题,他从管理和技术方面砥志研思,多措并举,通过采取加强检修各时间纬度精细化安排、建立计划变更汇报机制、强化检修管理考核等手段大幅提高了检修工作的刚性,全面提升了西北电网检修工作管理水平及电网安全运行水平。
并网电厂管理是计划工作的一大重点。如何提升并网电厂对于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如何提升并网机组的涉网性能,经过慎重思考之后,马晓伟选择了“两个细则”这一抓手。从2009年初编“两个细则”到2017年第四次修编,马晓伟一路见证着西北电网两个细则管理的诞生和成长,每一步都带着时代的印记,每一次修编都结合着电网的发展。第四次修编中,马晓伟首次创新性地增加火电深调期间涉网性能指标、新能源AGC、快速频率响应、SVG等涉网性能指标,同时设置部分项目的“天花板”分值,有效提升了“两个细则”的科学性,同时一举填补国内空白,让西北的并网电厂管理工作走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作为专业带头人,马晓伟从西北电网大局出发,引领西北电网计划专业人员努力推动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稳步提升,践行着西北电网管理者的神圣使命。
创新创意 提升消纳水平
西北地区风能资源约占全国陆上可开发量的三分之一,太阳能年总辐射量约相当于3300亿吨标煤,戈壁上林立的风电机叶轮迎风转动,高原上广布的光伏电池板熠熠生辉。把大规模的绿色能源就地转化成电能,通过大电网输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西北电网人为“一带一路”增光添彩的实际行动。
从200年以来,西北新能源装机年均增速75%,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200万千瓦到8000万千瓦仅用了八年时间。近几年,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西北新能源消纳形势严峻。新能源受限数据在屏幕上一路飘红,马晓伟夜不能寐,他说:“红色原本是最耀眼色彩,但是此时此刻却婉如刀割。”为了西北多留一片蓝天,马晓伟接受了这一艰巨的任务,带领大家创造条件,尽全力为消纳新能源提供途径。他带领调度部门的专业人士,综合考虑西北风电、光伏资源的时空分布特性,重新排列组合多项单设备停电工作,一遍又一遍地优化设备检修工期时序,仅2017年全年设备检修总停时间就减少了78天,共减少新能源弃电约48亿千瓦时,相当于陕西省半个月的用电量。为了提升新能源消纳空间,马晓伟在工作中前瞻性地提出了新能源纳入备用计算、全网共享备用的原则,将西北电网运行备用转变为常规能源常态化的“负备用”,为清洁能源消纳挪出空间,这在国内尚属首次,这一创举在2018年一季度仅通过降低备用增发的新能源电量约30亿千瓦时。他还首创全网调峰能力核查体系,不论严寒酷暑,多次到省调、电厂督促和协助其整改,全网火电机组的调峰能力提高约300万千瓦。他全力推进辅助服务市场化探索,提出火电灵活性改造计划,成为国网灵活性改造工作标杆。目前西北分中心直调火电厂已有80%的机组完成了灵活性改造,预计年度可增发新能源电量约41亿千瓦时。马晓伟在提升新能源消纳上不断开拓思路,先行先试,创新新能源智能控制方式,大胆提出虚拟电厂控制系统的思路,并率先在陕西试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年增发陕北新能源1.5亿千瓦时。他精“调”细酌,抢抓新能源消纳空间,研究开发了陕青调峰互济、甘新联网通道互济、援疆电量库等交易替换方式,也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同并实际应用。他综合施策,提升新能源技术管理水平,创新构建新能源发电快速响应机制,创造性推出火电启停调峰策略,为新能源消纳拓宽空间。西北人民用的每5度电中,就有1度是来自新能源,这些成绩来之不易,都是因为背后有了马晓伟这样的电网人,在工作中以小见大,用自己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不断研究、创新和实践,为西北新能源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从西北电网大楼灯火通明的加班现场到新疆与西北联网、甘肃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送出工程的调研现场,都有着他忙碌却满怀激情的身影,从开拓创新首创月度机组组合管理模式到不顾严寒奔赴西北五省(区)进行两个细则工作的悉心指导,都体现着他对电网安全和专业管理常抓不懈的决心与毅力;从2012年西北电力调控分中心调度计划科的成立到2015年调度计划专业获得特别贡献奖载誉而归,都承载了他呕心沥血的付出。从一名年轻的调度员到成为国网先进个人、陕西省劳动模范这十几年的时间见证了他一步步的成长,他是一名奋战在祖国电力事业第一线的弄潮儿,他以青年党员的一腔热血甘于奉献,正在沿着中国电力事业发展之路稳步前行,守护着西北电网的安全稳定与万家灯火!
http://www.cpnn.com.cn/rw/201805/W020180305365322691995.jpg
责任编辑:周小博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
附件:
http://www.cpnn.com.cn/cpnn_images/wx_2014.jpg
【稿件声明】凡来源出自中国电力新闻网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电力新闻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想了解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cpnn.com.cn。
了解更多请登陆 配电箱 http://www.bidadk.com/
了解更多请登陆 XL-21配电柜 http://www.bidadk.com/peidiangui1/160.html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