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碗裡來 发表于 2021-2-17 03:40:47

照亮百姓幸福新生活——贵州电网70年跨越发展纪实

70年跨越,70年辉煌。一座座铁塔在崇山峻岭间巍然挺立,如巨人般筑起坚强电网;一条条银线浇铸成电力高速公路,拉近了贵州与东部沿海地区间的距离;一盏盏灯光照亮广袤城乡各个角落,梦圆着百姓的幸福新生活……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新中国成立70年来,贵州电网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网电压等级不断攀升,输送能力持续突破,供电服务不断提升,实现了巨大跨越。    70年峥嵘岁月,贵州电网公司守初心、担使命,点亮一个又一个梦想,为贵州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不断铺就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腾飞之路。    从一穷二白到遍布全省:贵州电网建设实现大发展    打开历史的档案可以看到,尽管早在1927年中秋之夜,贵阳城就亮起了贵州省第一盏电灯,但随后的20多年漫长日子里,贵州电力发展可谓一穷二白、停滞不前。1949年底,全省发电装机容量仅3030千瓦,电网还没形成……这就是新中国成立时贵州电力的所有家底。    伴随着开国大典的隆隆礼炮,贵州开始了大规模的电力建设——    在解放后3年经济恢复中,尽管面临百废待兴的难题和抗美援朝的重要任务,国家还是挤出了旧币7000万元(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11万元),对民国后期贵州建设的电力工程进行续建。    贵州的35千伏电网形成于1958年,当年11月,33千伏的水(口寺)五(眼桥)线延伸至赤马殿并改造为35千伏。http://pics1.baidu.com/feed/55e736d12f2eb938cd4b24a9e5681730e5dd6f52.jpeg?token=b517ff587cdf6c302646e9544522c5d6%26s=928461A052A2B0E6127B100C0300E0C8小康电建设为乡村脱贫致富架上了“金桥银线”。(杨建国 摄)110千伏电网形成于1966年,至1973年形成以110千伏输电线路为骨干,以贵阳为中心,连接遵义、凯里、都匀、六盘水的全省统一电网。1999年9月,贵州实现了县县联网,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延伸到全省各县。    220千伏电网形成于1978年,当年12月贵阳鸡场变经过扩建,与220千伏清鸡线同时投运,成为贵州第一座220千伏枢纽变电站。1980年8月,贵阳至遵义220千伏输电线路投运,将鸡场变与220千伏遵义枢纽变连通。    1992年12月,贵州第一个500千伏工程——天贵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贵州电网由此与华南电网实现强联。进入新世纪,依托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伴随贵州西电东送一路高歌猛进,电网发展也步入“快车道”,2002年形成500千伏“三角”环网、2003年建成“日”字形环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全力保障贵州同步小康目标的实现,贵州电网发展再次按下“快进键”。如今,翻开贵州电网地理接线图,横贯贵州东西南北的一条条输电线路如条条巨龙,舞动在多彩贵州上空。投资720亿元加大电网建设力度,相当于再造一个贵州电网。形成了“三横一中心”500千伏主网架,覆盖所有市、州,外送能力超过1300万千瓦。    建成GIS变电站等先进变电站共284座,占全省变电站总数的20%。3C绿色变电站、数字化变电站、模块化变电站、箱式变电站、车载自由组合移动式变电站从无到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率100%,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光纤覆盖率100%,供电所光纤覆盖率100%……在电网结构显著提高的同时,贵州电网的装备水平、自动化水平、信息化水平也有了大幅提升,推动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迈进。    从省内自给自足到东西部双赢:贵州西电东送实现大跨越    “贵州经济要真正实现突破和起飞,一定要下决心把贵州电力工业搞上去,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贵州既能致富又能支持全国的主要是电力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贵州电力工业的发展,对贵州西电东送十分关心,先后作出许多重要指示。    贵州电网公司认真落实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指示,按照贵州省委省政府、南方电网公司部署,把握机遇,励精图治,西电东送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就。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贵州就开始向省外开展变输煤为输电的探索。1992年12月,贵州、广东两省电力工业局签订《关于贵州省向广东省输送季节性电能的协议》。1993年8月23日,贵州开始向广东省输送季节性电力。    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从2000年开始,贵州省举全省之力实施西电东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能源优势,贵州、广东两省电网公司签订了分年度“黔电送粤”电力电量的合同。    为了保证贵州电力大规模输出,南方电网公司先后为贵州电力输出建设了一大批500千伏输变电项目,形成“五交两直”黔电送粤通道,输送容量总计超过800万千瓦。    自1993年实现贵州向广东联网送电以来,南方电网公司积极落实国家西电东送战略,充分发挥大平台资源优化配置作用,努力将贵州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截至目前,贵州西电东送累计送电量超过5400亿千瓦时,相当于为东部省区减少标煤消耗1.3亿吨,减排二氧化碳3.6亿吨、二氧化硫260万吨,为实现东西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http://pics7.baidu.com/feed/f31fbe096b63f62483e3ace9aa4e79fd1b4ca3aa.jpeg?token=bb19292fef3bc64d5f31b34040aa4d20%26s=97C543A2DC8818CE662B28290300301A电网员工在西电东送主动脉之一的500千伏安青线上施工。(刘晓林  摄)此外,大规模的电力投资和建设,对贵州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三个拉动作用:在上游,拉动机械、运输、化工、建材、煤炭等行业的发展,培育壮大了新的支柱产业;在中游,电力直接为财政创收保持每年两位数增长,成为重要的税源;在下游,支撑了全省工农业的发展。贵州已成为泛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加油站”,对平抑广东电价,满足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从煤油灯到动力电:贵州乡村用电能力实现大飞跃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贵州农村电力发展经历了比城市更加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1949年以前,贵州广大农村基本没有电。1950-1957年,贵州农村用电开始起步,安装柴油发电机或建设示范性小水电,以解决县城的照明问题。1958年后,电网开始向中心城市附近的农村送电。从“二五”开始,贵州省利用各县丰富的小水电资源大力发展小型、微型水电站,解决农村用电问题。    改革开放初期,全省农村通电乡只占41%,大多数农村地区仍处于靠煤油灯、火把照明,与黑夜相伴的状态。    为使广大人民群众尽快用上电,贵州电网抢抓一、二期农网改造升级机遇,用实际行动在贵州大地留下了一个个厚重的印记,也铸就了一项项“民心工程”:1999年4月,提前一年零8个月实现全省“乡乡通电”;2003年,实现了电网供电范围内的城乡用电“同网同价”;2007年11月,实现全省“村村通电”;2009年12月,提前一年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省电网覆盖范围内“户户通电”。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脱贫攻坚战役的打响,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再次为贵州农村用电的飞跃带来了新机遇。截至2018年累计投资近300亿元,着力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要,重点解决贫困地区群众用电问题。    “以前,我们从来不敢用电烤炉烧水、炒菜、烤火,前两个月变压器刚换,我立马就买了一个电炉回家。”毕节市大方县八堡乡长新村村民周训华感慨万千。    随着冰箱、空调、洗衣机等电器在农村基本普及,当地村民用电需求大大增加,原有的变压器远远不能满足村民用电需要,用户常常反映电压低的问题。今年8月,长新村已在原有2台变压器基础上增加了2台315千伏安变压器,动力电通到了村里,彻底解决了该片区用户的用电难题。村里的石材加工、蜂窝煤加工、榨油作坊、小型粉碎机等小厂、小作坊越来越多。    同样,在大方县兴隆乡果木村任家沟组,返乡创业青年邓正平正在新盖的猪舍里忙碌。“我一直有个梦想——在家乡发展养殖业,但以前总担心电压不够影响饲料加工。自从村里新装了变压器,通了动力电,各种设备都能带动了,我的担心可以放下了!”邓正平表示,现在通过养鸡、养猪、养牛,年收入有望达到30余万元。梦想,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2019年底,贵州电网公司将提前一年全面达成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目标,农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农村电压合格率达到97.9%,户均配变容量达到2千伏安,建成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智能高效的现代农村电网,实现贫困户生活用电不愁、农村动力用电不愁、电能质量保障。http://pics0.baidu.com/feed/63d9f2d3572c11df06234ef6402df0d5f603c201.jpeg?token=da2e651c4f111cea8e2cc69a922b6086%26s=7043F8BC4087B0EA4E20558D03001080供电员工走访大客户,了解用电设备运行情况,确保客户用电正常。(李泵  摄)从用上电到用好电:贵州供电服务实现大提升    家住黔南州都匀市铁路职工家属区的刘阿姨记得,上世纪90年代蜡烛是每家每户的必备品。“那时候家里经常停电,没电了也不知道找谁,点支蜡烛照样过,有时候整个晚上不来电也正常。”    过去,从刘阿姨的经历可以看出,供电服务的主题只能是聚焦于供上电。随着人民生产生活水平和电网供电能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供电服务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力市场逐步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由此也推动了供电服务观念和服务举措不断转型升级。    从上世纪80年代关注纠风建设,到上世纪90年代推行微笑服务、开展上街宣传,再到本世纪初注重营业场所更新建设、开通全省电力服务电话“95598”,再到现在着力改善营商环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远程办理业务,提升办电效率,供电服务已经真正实现了质的提升。70年来,广大群众用电生活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人们办理电费缴纳,已经不再需要大排“长龙”,只需轻点指尖,即可瞬间完成;拨打服务热线,已经不再听见“座席全忙”,只需不到20秒即可打通电话;每月用电情况,也不再担心“估抄错抄”,全部实现了远程集中抄表。更可喜的是,所有这些服务质量的提升,全都实现了城乡人民群众无差别共享。    正是有了不断创新、丰富的服务手段,供电服务实现了由粗到细、由细到精,实现了从“态度改善”到“服务规范”再到“服务便捷”的提质增效大改变。贵州电网公司连续8年在全省重点行业服务满意度评价中排名第一。    特别是近年来,贵州电网公司紧紧抓住优化电力营商环境的机遇,不断优化业扩报装流程,减少客户办电时间,进一步提升客户“获得电力”水平,通过互联网统一服务平台和客户经理上门服务,严格执行业扩报装精简流程,让客户办理用电业务“一次都不跑”,让“办电不出门”成为现实。同时,为了让接电时间更快速,贵州电网公司还下放管理权限至市县供电企业,以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为原则,取消审批环节,优化业扩配套项目流程。    为切实降低客户接电成本和用电成本,贵州电网公司推出了“三零服务”(用户业务办理“零上门”、用电报装“零审批”、业扩报装“零收费”),使客户用电报装“一次都不跑”、业务办理“零上门”,业务办理时间大幅缩减,低压业扩流程由原来的4个精简为现在的2个环节,高压业扩流程从原来的8个精简为3个环节,取消了供电系统对外常规作业的所有收费项目,惠及贵州省包括居民在内的所有低压客户,预计每年可减少客户接电成本4亿元。此外,贵州电网公司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在2018年落实一般工商业电价降低10%的基础上再降10%,预计到2019年底,可累计减少客户用电支出32.6亿元。    光亮历史的长空,让人披荆斩棘。    回望70年,一代代贵州电网人勇于担当、勇于探索、勇于奉献、勇于创新,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构建了一个安全可靠、坚强智能的现代化电网,谱写了开拓进取、跨越发展的壮丽篇章。    推动高质量发展,催人奋勇前行。    进入新时代,贵州电网公司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满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电力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优化供电服务,全力做好电力供应,让人民电业更好服务人民美好生活,更好服务多彩贵州新画卷。     此文刊发于《当代贵州》2019年第38/39期合刊肖继红 张祁 王春山 王明科作者单位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编辑 岳振 周梦蝶编审 王铁清 顾全
了解更多请登陆 配电柜 http://www.bidadk.com/
了解更多请登陆 照明配电箱 http://www.bidadk.com/zhaomingpeidianxiang/187.htm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照亮百姓幸福新生活——贵州电网70年跨越发展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