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谷雨 |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放牛娃儿你莫夸,还有三月冻桐花”。成都人对泡桐花的记忆,想必从小就有了,每年四五月,成都街头总是挂着“一串串风铃”。特别是泡桐花灿烂如云的锦江边,总会成为成都人拍照打卡的网红地。
泡桐花的花语浪漫且温暖有“永恒的守护、期待你的爱”等等,如果心中有喜欢的人的话,就带他去看泡桐花吧~而且越是经冻的桐花,越是美得炫目。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63/97/865.jpg“雨生百谷,故曰谷雨”
谷雨,春天最后一个节气
虽时至暮春
但天地万物依然明媚可爱
泡桐树正花满枝头
雪白的柳絮纷纷扬起
牡丹花开艳若红霞
樱桃红桑葚紫
……
一候萍始生
二候鸣鸠拂其羽
三候戴胜降于桑
谷雨之后,降雨增多
浮萍开始生长
田野回荡着布谷鸟的鸣声
提醒人们播种了
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意味着蚕宝宝将生长了
谷雨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古时候这一天
有”走谷雨”的习俗
如今 ,我们也可以
在包含天府之国“历史画卷”的
成都新“名片”——天府锦城
“八街九坊十景”
走一走,逛一逛
在“走街串巷”中
体味公园城市的老成都韵味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63/97/868.jpg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63/97/869.jpg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63/97/871.jpg“天府之国”有着自然生态美
街坊里巷传承着历史人文美
天府文化呈现出优雅时尚美
这一切都源于锦江、形成于锦城……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63/97/872.jpg▲1948年测绘、1949年出版的成都市街道地图
顺着锦江的绿色长廊
我们体会时光留下的涟漪
在蓝天的映照下
一簇簇泡桐花与锦江水交融在一起
随着春风
“沿岸”飘散出阵阵幽香
形成一幅幅春天的水粉画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63/97/875.jpg猛追湾带着他的老故事
把市井和小资生活混搭
不断加入融合新的元素
故事馆、网红书店、剧社茶馆
网红店集合街区
由香香巷延伸打造的香香2巷、香香3巷……
“烟火人间三千年,成都上下猛追湾”
迎来了一次有成都特色“逆生长”!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63/97/876.jpg这逛街还能养身的
“独一无二”特色体验
只因你走进了
成都首条医养特色街——枣子巷
比升级后的网红打卡点更吸引人的
也许是青砖灰瓦,院落错置中
扑面而来的故事感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63/97/877.jpg▲宣统三年(1911年)成都街道图
文殊坊完美还原了
老成都的“佛系生活”
成都书院里五大院落、珠宝街的三个院落
原址保留着老成都的根脉和记忆
而这里经常需要排队才能买到的美味
却与俗世生活融合出的
成都特有的烟火气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63/97/879.jpg在号称“最成都”的地方
宽窄巷子
在老成都烟火痕迹里
看到网红店铺的国际风范
这里可以看到川剧的变脸和喷火
可以听到采耳老手艺的嘤嘤声
24小时亮灯的三联书店里
安静的独处和沉浸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63/97/882.jpg全球最美街道锦里
正如唐代诗人卢照邻笔下那样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街头的木制房屋和商店
悬挂着的红灯笼和传统的招牌
永远灯光灿烂,让人印象深刻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63/97/883.jpg成都的许多老街区
带着过去的故事
让历史文化重新在街区“活”起来
天府锦城“八街九坊十景”唤醒老成都
“两环八线”串起系列新玩法
让大家了解天府文化的源头
更好保护和传承成都历史文化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63/97/884.jpg今日谷雨
是春天最后的回眸一笑
花已落,燕又来
有暖意,有凉风
热未至,寒已消
正是好时候
撰稿 | 成都发布 成序
手绘 | 成都发布 尹艳
图据 ic photo、成都植物园、成都植物园、
@宽窄巷子最成都、@罗凯_K
原标题:《今日谷雨 |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了解更多请登陆 配电箱 http://www.bidadk.com/
了解更多请登陆 一用一备控制箱 http://www.bidadk.com/yiyongyibeikongzhixiang/201.html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