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芳华】庆祝第110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组图)
编者按
这是一个注定不会平凡的春天,疫情来袭、举国同心、善意涌动、爱暖人间。
在这个春天里的特殊节日,没有隆重表彰,没有鲜花簇拥,更没有一众闺蜜欢颜相聚!
不,我们听到了人民送给她们的掌声!
不,我们看到了整个大地把鲜花都赠予了她们!
不,我们要与她们相聚……
这一特殊的时刻,我们的姐妹们身上那些勤劳、勇敢的美德品质,在这场战“疫”中闪耀出更夺目的光芒!
http://www.cj.gov.cn/wcm.files/upload/CMScj/202003/20200308174922855001.png
工作中的王敏。 昌吉日报记者
岳勇超
中国昌吉网讯(记者 王硕)1月29日,正在上班的王敏接到了去发热门诊隔离留观病区报道的通知。作为州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的护士长,她自投入到一线工作后,晚上工作到一两点是常态。她白天要安排各项工作,晚上还要整理数据、清点物资。对于管理传染病病区来说,王敏是个新手,除了正常工作外,她还要花时间去学习如何做好这份工作。
王敏的丈夫刘冲是州人民医院“组团式”医疗援助木垒县人民医院支医队员,疫情发生后,刘冲担任了木垒县人民医院发热门诊的副主任一职。“年前我们就在关注武汉的新闻报道,都觉得马上就会忙起来,所以把孩子送去了四川的爷爷奶奶家。”3月7日,王敏接受采访时说:“我给孩子买了1月20日的机票,当时只是觉得她待在我身边我没办法照顾她,也没考虑9岁的孩子独自坐飞机会不会害怕,回想起来还是觉得挺对不起孩子的。”
同事们都说王敏就像是个“女超人”,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白天依旧精神饱满。王敏说:“做医生的满心满眼都是患者,只要患者能恢复健康再辛苦咱都值得。”
http://www.cj.gov.cn/wcm.files/upload/CMScj/202003/20200308174923490002.png
3月7日,李静(右一)在昌吉市一品尚都小区为居民解答问题。昌吉日报记者
付小芳 摄
中国昌吉网讯(记者 付小芳)“您先不要着急,我们会帮您尽快协调解决……”3月7日一大早,李静的手机响个不停,一个接连一个的电话令她一刻也不得空。
今年39岁的李静是昌吉市建国路街道尚都社区党总支书记,同时也是一个身怀五个半月身孕的二胎准妈妈。在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开展以来,她将11岁的女儿“丢”给了70多岁的父母,连续40天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测体温、督查小区情况、做心理疏导……李静知道自己身为书记,要做好带头作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她时常和同事通宵忙碌。由于过度劳累,李静出现了流产征兆,不得不及时入院。入院治疗三天后,她的身体状况逐渐趋于稳定,她又返回了工作岗位。她说,社区本来人手不足,不能因为自身原因影响社区的各项工作。
尚都社区管辖的一小区内,有一租住户的孩子放寒假从武汉返家,隔离期间一家人情绪很不稳定,李静再三开导,安抚他们的情绪,渐渐地和这一家人成了朋友。他们居住的房子租期已满,李静又帮忙协调延长了租期,才让这一家人安下心来。
刚接受完采访,李静又来到一品尚都小区巡查情况,小区居民一见她就上前打招呼,咨询问题,她都一一耐心解答。
http://www.cj.gov.cn/wcm.files/upload/CMScj/202003/20200308174924358003.png
昌吉日报全媒体记者马晓芳在奔赴采访的途中。昌吉日报记者
何龙 摄
中国昌吉网讯(记者 刘茜)2月19日上午,昌吉州首批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治愈出院。在现场,昌吉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马晓芳和何龙,用文字与镜头记录下这一刻。随后,这一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传遍庭州。
85后马晓芳,一个爱笑的清瘦女孩,说话慢声细语,双眼明亮。
从2月13日至3月4日,21天里她吃住都在单位,直面离疫情最近的医护人员、跟拍一线公安民警的辛苦、体验社区工作者的不易、穿行市场报道物资保障和供应……
21天时间,她采写出《我州对“四类人”进行核酸检测》《我州供电、供水、供气、供热各单位多措并举保障居民水电气暖正常供应》等报道,让群众看到了州党委、政府防控疫情的力度和温度;《一位社区书记的十二时辰》《抗疫一线夫妻档:作为党员,我们要迎难而上》,让群众看到党员干部奋战一线的感人画面;《“疫情不退,我们不退”我州驰援武汉3位医护人员心声》《24小时待命保供电》,让人民群众看到全民抗“疫”的动人场景……
3月5日,马晓芳刚调休回家,又主动请缨参与新任务。
奔走在抗“疫”一线的马晓芳,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了这场战役中的点点滴滴,累计发稿近40篇。
“记者就是要在现场记录和见证,因为那些冒着热气的鲜活报道,只有到现场才能获得。”马晓芳说。
http://www.cj.gov.cn/wcm.files/upload/CMScj/202003/20200308174925202004.png
2月27日下午,二十里店镇卫生院医生尤永文正在给患者测量体温。 阿吴英 摄
中国昌吉网讯(记者 岳文玲 通讯员 阿吴英)“防控工作不能等,那就让孩子先吃奶粉吧,再坚持几天,疫情过了就好了。”“好好哄,他睡着就好了。”今年33岁的尤永文是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镇卫生院的一名检验科医生,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她毅然加入抗“疫”一线。当接到家人的求助电话,她的内心充满了对儿子的愧疚。
在防控疫情前期工作中,尤永文一直坚守在医学留观点。作为留观点的医疗组长,她每天负责给留观人员送饭、测体温、消毒、处理垃圾等工作,每天熬夜至凌晨,第二天仍继续投入到工作当中。
尤永文无法保证母乳无菌保存,每次吸完母乳后,她只能狠心倒掉。当家人无法安抚嗷嗷待哺的7个月大的儿子,不得不给尤永文打电话时,她一边强忍对孩子的牵挂,一边安抚家人。当她抽空和儿子视频后,总是忍不住偷偷抹眼泪。
尤永文狠心抛下儿子的事,在留观点传开后,大家都很感动,安慰她的同时,都让她注意休息,她总是笑着答应……
2月22日,尤永文在医学留观点奋战了一个多月后,终于可以换岗回家休息。但当她得知卫生院人手不足后,她又毅然选择回到工作岗位,为病人送医问药。“作为一名医生、党员,这些是我的本职工作,是我的责任。”尤永文说。
http://www.cj.gov.cn/wcm.files/upload/CMScj/202003/20200308174927624005.png
3月7日,马瑞打电话安排会场准备工作。
昌吉日报记者 王薇 摄
中国昌吉网讯(记者 王薇)3月7日,是马瑞坚守工作岗位的第34天。对于已连续奋战一个多月的她来说,最盼望的事就是能回趟家,抱抱3岁的女儿。当马瑞接到调休两天的指令后,却没有立即回家,她将一项项工作跟同事仔细交代后,直到下午才离开。
31岁的马瑞是昌吉园林宾馆营销部大客户经理。2月3日,园林宾馆定为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地点。接到通知后,马瑞把年幼的女儿托付给公婆,准时到岗,不到两个小时就安排准备好了16个会场。
疫情期间,马瑞主要负责疫情指挥部会议保障和服务等各项工作,一直默默无闻地当好疫情防疫阻击战的后勤兵。
会议厅之间最远的不过相距百余米,但她每天要走20000多步;临近用餐时间,她又赶到厨房,安排工作人员及时送餐;担心大家吃不好,她积极征求就餐者的意见……
这些日子里,马瑞有时一天工作17个小时。采访中,她对记者说得最多的是:她看到,同事的家人生病,他仍坚守岗位;指挥部的工作人员通宵加班,早饭都来不及吃就去开会……
说起奋战的日子里最让马瑞难忘的是,在得知州中心血站血液库存告急时,她毫不犹豫地撸起袖子献血300毫升;看到身边太多共产党员感人的事迹,她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
http://www.cj.gov.cn/wcm.files/upload/CMScj/202003/20200308174928980006.png
张霞在州医院发热门诊隔离病区工作。 邸晓荣 摄
中国昌吉网讯(记者 左晓雨)作为州人民医院第一批医疗梯队队员,2月3日起,张霞被安排到医院发热门诊隔离病区工作,她告诉记者,当穿上防护服的那一刻,内心激动不已。
2月8日下午,张霞和往常一样在病区忙碌着,突然从病房里传出了一阵哭声,她赶紧进入病房查看,原来是一位发热患者因为心情不好,一时得不到缓解爆发了,张霞安慰她说:“有任何困难,我们都一起面对,请你相信,我们一直都会陪在你身边。”
提起孩子,张霞说得最多的词是愧疚。接到任务后,张霞就把儿子送到了奶奶家。2月4日是孩子11岁的生日,她给孩子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亲爱的孩子,作为救死扶伤的医生,妈妈必须坚守岗位,在这里还有很多很多等着妈妈救治的患者,妈妈的心很小,小到只要你好,一切都好;妈妈的心又必须很大,大到装得下每一位患者的健康安危。妈妈要用实际行动告诉你什么是一个医生的责任,什么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担当……”
为了方便穿脱隔离衣,张霞剪掉了留了十几年的长发;为了节省防护服,张霞常常十几个小时不上厕所,“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作为一名党员,我要坚守在战‘疫’第一线,直到疫情结束的那一天。”张霞说。
了解更多请登陆 配电箱 http://www.bidadk.com/
了解更多请登陆 路灯控制箱 http://www.bidadk.com/ludengkongzhixiang/215.html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