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车的热血青年 发表于 2021-2-19 23:50:13

中国节能灯遭反倾销真相(附图)



中国节能灯遭反倾销真相(附图)


http://business.sohu.com/


[ 吴海曼 ]? 来源:[ 京华时报 ]?









  
http://photo.sohu.com/19/62/Img200516219.jpg

   



  
  在反倾销这一堂课上,中国的企业不妨换一个思考的角度,与其视飞利浦等为敌,不如视其为师。
  (路加/摄)


  中国是世界上遭反倾销最多的国家,至今已发生了480多起。为什么遭反倾销如此频繁?
  节能灯遭反倾销可以算得上一个相当经典的案例。2001年7月底该案判决,中国企业损失惨重。半年来,节能灯出口欧盟总量锐减一半以上,损失上亿元。这还仅仅是开始,反倾销判决五年有效。
  1.“飞利浦设下圈套”
  这场官司有两个与众不同的地方:一是原告之一是飞利浦公司在中国有大量投资;二是被告方中国企业提出了一个观点:这次“倾销与反倾销”是飞利浦设下的一个圈套。
  节能灯官司究竟怎么输的?
  深圳中电照明公司曾是节能灯的最大出口企业之一,该公司建的一幢办公大楼的钱就来自于节能灯的利润。公司总经理陈刚说:“反倾销一生效,中国企业都进不去了。”
  如今,中电照明已取消多项节能灯生产计划,许多产品只能摆进展览室里供人瞻仰。
  之后记者又找到上海德士公司,公司建新厂房的计划如今也被迫推迟。总经理戴培钧说:“我们根本没法抗衡。”
  据了解,反倾销起诉文件里,所有中国节能灯的品种一个不剩都考虑到了,德士公司创的几个新品种全部在劫难逃。戴培钧说:“新的也杀不进去,被反倾销的大门拦住了。”
  把中国节能灯告上法庭的是飞利浦、欧斯朗、西凡尼亚这欧洲三大节能灯巨头,它们认为中国节能灯以不正当的低价手段,占去了42%的欧洲市场,并造成自己重大亏损。原告认为中国灯正常价格应当是参照墨西哥的1.22美元,而当时中国节能灯平均单价只为0.8美元。
  中国节能灯其实曾经卖到过很高的价钱。戴培钧给记者出示了一些保密材料,从当年这些原始发票上看,节能灯能卖到4.5美元一只,空灯管都能卖到1个多美元。戴说:“在1998年,2U灯的价格从2.5美元一下子滑到1.5美元以下,是滑坡最厉害的一年。”
  节能灯价格为何大滑坡并被别人抓到倾销把柄呢?中国企业认为这是中了飞利浦设下的圈套:一方面,飞利浦在中国订购节能灯,贴上自己的商标后低价销往欧洲;另一方面,飞利浦又在欧洲以低价倾销为由将中国企业告上欧盟。
  陈刚说:“我是个无名的牌子,到市场上去,人家大牌子卖1.5美元,我也卖1.5美元无人问津,只能降价。欧盟来看的时候是价格很低,很容易让反倾销的案子成立了。”
  奇怪的是,主管节能灯出口事务的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不支持这种观点。商会就此接受了采访。
  记者:“说这是大公司设的圈套,你认同这种说法吗?”
  刘副会长:“还是要拿事实来说话,不能够主观臆断。”
  2.飞利浦“阴谋”难定论
  有企业提出:飞利浦贴牌灯压价,中国企业为了接飞利浦的生产订单大打出手。有的宁愿不赚钱都愿意去做。
  浙江阳光(相关,行情)集团和杭州华微厂是飞利浦在中国最大的业务合作伙伴,也是飞利浦贴牌灯的最大生产商。
  杭州华微总经理朱卫国称:“这是诽谤。”
  之后记者走访这家企业70公里外的上虞市阳光集团公司(中国最大的节能灯厂)。
  阳光集团副总经理李汉军说:“我想没有这个必要吧,阳光没有飞利浦的时候,也做得很好,阳光(产品)的价钱从来没有说做得很低。”
  为了证明阳光的清白,他让我们参观了做飞利浦贴牌业务的分厂。记者发现,这间工厂比阳光集团自己的节能灯车间规模小得多。
  深圳中电的陈刚拿出了另一个证据:1999年飞利浦曾找过陈刚做3000小时贴牌灯业务,陈刚以“中国标准”至少要5000小时寿命为由拒绝了它:“做3000小时灯和做5000小时的灯成本会成倍成倍地降低。”
  “问题的严重性在于成本降低,加上飞利浦是个百年国际品牌。”陈刚说,“除了降价之外,许多中国企业已别无选择。”
  在一次反倾销应诉协调会上,飞利浦请有关人士给中国企业解答这个问题。中国国家标准局来人解释:5000小时不是我国节能灯的强制标准。也就是说,飞利浦的做法没有违反法律。
  “但中国企业都理解为强制标准。”戴培钧说。
  飞利浦的低端灯的确给节能灯中国企业带来了压力。同样是浙江阳光的灯,挂飞利浦的牌子和挂阳光的牌子是两个价。“飞利浦的价格比我们高出20%。”李汉军说。
  飞利浦贴牌灯的欧洲市场价格究竟是多少呢?中国企业的灯价低于它20%是多少?
  记者向飞利浦提出这一问题。飞利浦发回了一封信但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只说飞利浦的灯超过国内和国际许多标准,飞利浦灯的市场价格是很高的。
  言下之意,中国的灯没有必要降到被反倾销的0.8美元。
  3.垃圾灯害了节能灯
  一位外贸人士说出一个秘密:“(飞利浦贴牌灯的成本)按1.5美元算,什么都不加,市场价按1比3比例算,应该卖到4到5美元。”
  低于它价格20%的同档次的中国节能灯,应该能在正常价格的范围之内。
  该外贸人士从事节能灯出口已经多年,与持“阴谋论”的中国企业都熟,与飞利浦也有密切的业务往来。他表示:“实际上业内人士都很明白有些事情,但不愿说。”这种不愿说的秘密是什么呢?
  这位外贸人士说:“低质低价的灯,是造成目前这种不利局面的原因。光宁波一个地区做节能灯的就有120多家以上,在临安做灯管的企业就有100多家。一问这企业有出口没有,有,往哪儿走?欧洲。大家一窝蜂地上。”他告诉记者,这些灯集中在浙江、江苏、福建和广东。
  在一位业内人士的帮助下,记者前往节能灯最大集市之一中山古镇调查,小镇上几乎家家商铺都有节能灯出口,市面上常见的2U节能灯是欧盟提起反倾销起诉的最主要产品。
  “这能出口吗?”记者问。销售人员:“这就是出口的,市场上全部都是3.5元。”(约为0.4美元,比欧盟起诉的0.8美元还要低一半)。但还有人愿意出更低的价格。“还有更便宜一点的,2元多的都有。”
  逛到第四家店,记者发现这些“出口”低价灯的一些奥秘。
  “这个是三基色粉的,这个是卤粉的。卤粉的那种看人的皮肤是苍白的,三基色粉呢就是日光色那种看起人来有精神。”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为了压低成本,许多小企业用起了早已被淘汰的卤粉。
  随后记者还发现,节能灯阻燃是耐高温的,业内人士指出用明火点也点不起来。“采用不阻燃的塑料配件,一只灯就能省一元人民币。有的节能灯干脆连保险管都省了。”业内人士把这种低质低价灯称为垃圾灯。
  垃圾灯带来使用安全问题,低价垃圾灯大量出口造成了贸易安全隐患。
  4.被反倾销并不意外
  阳光集团李汉军说:“1996年,我们就退出东南亚市场。再做下去对我们企业没有好处,第一是没有利润了,第二也可能把我的牌子砸进去。当欧盟委员会第一次提起反倾销起诉的时候,我们真的不感到吃惊。”
  据称,在反倾销提出的两年前,阳光集团就有这个准备了。“在欧洲市场做了一年以后,第二第三年,马上有很多企业‘冲’向这个市场。‘扑’,‘冲’可能还不对。我们意识到这个市场肯定会有问题,一定会带来不良后果。”
  20多年前,飞利浦发明了节能灯,一位新加坡客商偶然给当时的阳光集团带了一只,从此阳光开始学习制造节能灯。经过10多年的努力,中国企业不仅学到了技术,也从飞利浦等国际照明巨头手中抢走了欧洲的低端市场。好日子过了三四年,国际照明巨头一直把精力放在了节能灯的高端产品上。
  对这种“平分秋色”的贸易格局,中国企业感到很满足,深圳中电照明公司在建新大楼的时候还做了一项特别的设计:一个象棋盘上摆了一个著名的“和局”。
  1997年飞利浦等国际巨头登陆中国并很快重新称霸低端灯市场。反倾销之前,每6只卖到欧洲的中国节能灯就有一只是飞利浦贴牌灯。去年7月底反倾销官司判决彻底为这场争夺战的胜负定论:中国节能灯被处加收66.1%反倾销税。
  于是遭受沉重打击的中国企业,倾向于将失利归结为飞利浦阴谋得逞。
  对此,在不到10分钟的采访中,飞利浦照明集团东亚地区商务总经理4次强调:“这都是正常的商业行为,都是国家法律允许的行为,是非常规范的市场行为。”
  (吴海曼)据经济半小时
  

2002年4月18日10:16

了解更多请登陆 配电箱 http://www.bidadk.com/
了解更多请登陆 配电箱 http://www.bidadk.com/peidianxiang/209.htm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节能灯遭反倾销真相(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