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儿童青少年近视率达52.4%,64%的学生每天户外活动不足2小时
9月17日,广东省教育厅举行2019年广东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新闻发布会,解读《广东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自2019年9月20日起实施,有效期5年。记者了解到,广东全省21市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4%;64%的学生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足2小时,53%的学生经常连续近距离用眼超过1小时。有专家表示,预防孩子近视,3-4岁、12-15岁两个“黄金期”很重要,视力好坏与“黄金期”密切相关。全省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52.4%2018年下半年,广东省卫生健康委联合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组织开展了2018年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工作,调查范围覆盖全省21个地市,其中广州、深圳、佛山、江门、梅州、肇庆、惠州、阳江、韶关等9个地市调查结果作为广东省近视率基数上报国家。全省共调查86所幼儿园和256所中小学校,有效筛查人数107590人,包括幼儿园儿童(6岁)7247人,各年级段中小学生100343人。调查结果显示,全省21市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4%,幼儿园6岁组儿童、小学生、初中生、高中阶段学生(含普通高中和职高)近视率分别为15.0%、33.5%、71.3%、81.2%。广东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病形势严峻,21地市平均值低于全国总体近视率1.2个百分点。幼儿园6岁组、初中、高中等学段学生的近视率现状与2030年的防控目标值有较大差距,目标任务实现起来难度大,需要采取强有力的综合防控措施。同时,近视率随学生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8至12岁近视率增速最快。6岁幼儿的近视率已较高(15.0%),小学阶段近视率从一年级的15.5%增长到六年级的57.7%,初中阶段近视率从初一年级的66.3%增长到初三年级的75.9%,高中阶段近视率进入高位平台期,高三年级达83.6%。除此之外,中心城区学生近视率高于县(区)相同学段学生近视率。全省有12个地市总体近视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7个地市总体近视率达50%以上。64%的学生每天户外活动不足2小时省疾控中心还针对2018年广东省近视调查的部分中小学(约6万名)同步开展了近视影响因素专项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中小学生群体中近视相关危害因素广泛存在,主要包括户外运动时间、睡眠时间和不良用眼行为三个方面的问题。户外运动时间方面,64%的学生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足2小时,27%的学生不足1小时。37%的学生课间通常在教室内休息,仅10%的学生到户外或操场休息。睡眠时间方面,仅有27%的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达到10小时及以上,31%的初中生每天睡眠时间达到9小时及以上,42%的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达到8小时及以上。此外,53%的学生经常连续近距离用眼(不通过远眺、闭目或户外活动等方式休息眼睛)超过1小时。44%的中小学生平均每天使用移动电子产品(包括手机、掌上游戏机、平板电脑等)超过1个小时。户外活动时间不足、睡眠时间不达标、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不正确坐姿、不科学使用电子产品等因素均是中小学生近视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专家提醒:预防近视,两个“黄金期”很重要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卓业鸿表示,预防孩子近视,两个“黄金期”很重要,视力好坏与“黄金期”密切相关。这两个“黄金期”指的是3-4岁左右,以及青春期,大约在12-15岁。眼睛在发育中,年龄越小,发展速度越快。眼睛能否健康发育与所受到的刺激成正比;刺激越小发育越好,反之亦然。卓业鸿介绍,近视的成因主要在于,近距离长时间的刺激会加速眼睛从远视状态向正视状态改变:在第一个“黄金期”,尽管孩子的眼睛处于远视阶段,但如果给予长时间近距离的刺激,如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看书、识字等,必然会加快眼球变长的速度。同样,在第二“黄金期”,过重的课业负担,过度疲劳地使用眼睛,也会加快眼轴变长。这样使得本来应该在18-20岁时发育成正视的眼睛,被迫提前几年变成正视,但此时眼球还未发育成熟,它在成长中不断拉长眼轴,逐渐形成近视。相关措施家庭: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家庭要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短。学校:小学一二年级每学期不得超过1次统一考试中小学(含中职学校),要坚决控制义务教育阶段校内统一考试次数,小学一二年级每学期不得超过1次,其他年级每学期不得超过2次。严禁以任何形式、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排名;严禁以各类竞赛获奖证书、学科竞赛成绩或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入学依据;严禁以各种名义组织考试选拔学生。2023年,学校教室照明要100%达标;每月调整学生座位,每学期对学生课桌椅高度进行个性化调整,使其适应学生生长发育变化。在户外运动上,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阶段每周2课时。不得挤占体育课时间安排与体育锻炼无关的内容。中小学校每天安排30至4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确保中小学生在校时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有序组织和督促学生在课间时到室外活动或远眺,防止学生持续疲劳用眼。鼓励学校每天布置适量的体育家庭作业;全面实施寒暑假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制度,确保假期学生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体育活动。支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赛事活动。相关部门:鼓励高校开设眼视相关专业方案中,还对各相关部门的工作有相关要求。要求教育部门把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纳入工作规划;监督学校开足开齐上好体育与健康课程,保证中小学生每天校内1小时体育锻炼的时间和质量;鼓励高校特别是医学院校、高等师范院校开设眼视光学、眼视光医学、健康服务与管理等相关专业。根据方案,还要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等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将视力健康纳入素质教育,将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课业负担等纳入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严禁市、县(区)人民政府片面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徐静 通讯员粤教宣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黄宽伟 图片:视觉中国了解更多请登陆 电箱 http://www.bidadk.com/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