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活动”与“户外体育活动”
前段时间,市里发了个通知要组织推动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与实施,于是这一阶段和同事同行们交流的话题自然也是围绕这个来进行。讨论的焦点自然集中在“户外活动”与“户外体育活动”之上?幼儿园户外活动,从字面意思来理解,不外乎是在户外开展的活动,与之对应则是室内活动。幼儿园的活动从开展的空间上来划分,基本就是这两种类型:室内活动与户外活动。两者首先是物理空间的不同,其次才是基于物理空间的不同所存在的活动本身的差异。在上一篇推文中,我对当下幼儿园户外活动偏少的现象也做了一些分析事实上,幼儿园户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可以非常广泛,首先是活动空间,不仅局限于园内的户外空间,还包括了园外的户外空间;其次是活动内容,在户外可以开展的活动非常多,基本上室内能够开展的活动,户外都可以进行,但户外能够进行的,室内倒是未必能够。从范围上来说,户外活动包含户外体育活动,但不是所有的户外活动都能够称得上是户外体育活动。与户外活动的概念相比,户外体育活动因为有了“体育”二字,则目标更加明确,内容与形式更加具体。体育,杨文轩先生在其所著《体育原理》一书中这样定义:“体育是以人体运动为基本手段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教育过程与文化活动。”体育有其明确的目的,通过身体的运动,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是体育的本质特点。户外体育活动首先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的,离开了身体运动,户外体育活动也就无从谈起。由于固有的定势思维,很多幼儿园在开展户外体育活动时,往往以教师主导设计的内容为主,以教师组织集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内容单一,形式枯燥,结果往往会导致幼儿“会了动作,坏了情绪”。“从体育手段的角度来看,也就是在达到体育目的的前提下,各种身体运动(包含竞技运动)、休闲、娱乐活动、舞蹈等都可以是体育的范畴。”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必须要以游戏的形式来开展,一方面是因为幼儿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幼儿园课程的本质属性,另一方面也是体育活动目的的要求。体育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增强体质,但同时也需要关注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要从身心内在统一的体育观来分析体育的目的与实施开展。我们反对体育实践中的机械、枯燥的身体训练,提倡体育运动的美学价值,让参与者有美感、能体验到运动的乐趣,给参与者带来全身心的放松,从而达到增强体育意识,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对幼儿园保育与教育工作的目标中明确要求:“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促进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户外体育活动是该目标能否达成的重要手段和载体。转变原有成人主导、集体训练的组织模式,倡导以自主游戏或游戏化的形式开展,其目的并不是要去消弱体育的目的,而是为了更好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促进幼儿身体运动的密度与强度,以促进幼儿身体运动能力的增强,进而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目的。当下,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正向着游戏或游戏化方向的转变,更需要我们把握好尺度,切不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教师在创设任何一个户外活动的环境时,都需要将幼儿的身体发展放在目标首位,方能体现真正的“健康第一”。通过户外活动环境的创设与材料投放,既要考虑环境对幼儿兴趣的激发,主动的参与,更要考虑幼儿能够以怎样的身体运动进行参与,引发幼儿身体姿态与动作发展的多样性,激发幼儿自我提高的意识,不断在户外体育活动中提高身体运动能力。了解更多请登陆 变频控制柜 http://www.bidadk.com/bianpinkongzhigui/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