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苏沫颜 发表于 2019-10-13 03:42:06

文化之光:让“生态石岩”熠熠生辉


    原标题:文化之光:让“生态石岩”熠熠生辉


  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羊台之光”系列活动优秀节目展演。

  近日,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党工委书记谷更军率队参观深圳(宝安)劳务工博物馆打工文学作品展,与外来务工人员共同感受打工文学魅力,并现场研究街道文化创新发展相关问题。石岩街道是全国打工文学发源地之一,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的石岩镇文化站就创办了全国第一份打工文学报刊——《加班报》,成为打工者的精神乐园。

  石岩街道党工委委员、组织人事科科长王妍霞表示,历届街道领导对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视,使“中国最美生态宜居旅游胜地”——石岩更具文化神韵。石岩街道积极践行深圳“文化立市”战略,精耕细作公共文化、倾力打造品牌文化、深入挖掘民间文化、精心制作特色文化,促进了文化工作大发展大繁荣。

  公共文化精彩纷呈

  近年来,石岩街道结合宝安区“文化春雨行动”统一部署,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将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广场文化、民间特色文化、生态旅游文化等有机结合起来,开展以关爱劳务工人员为主题的“百场电影进社区(企业)”“文艺演出进社区(企业)”“企业文化周”“外来青工才艺比赛”等活动,挖掘公共文化亮点,取得良好社会效应。

  在石岩街道,文体活动实现了常态化开展。每年春节期间,石岩街道组织义写春联、元宵灯谜晚会等系列文化活动,同时利用元旦、“三八”“五一”、国庆等传统节日开展活动。街道每年还坚持组织普法宣传、节日庆典慰问演出、外来青工艺术节及艺术交流等各类活动,将社区居民吸引到公共文化活动中来,丰富了居民的节日文化生活。

  通过整合“文化辅导员”“文化钟点工”“文化义工”优质资源,石岩街道使“三支队伍”的专业性与民间性形成互补,形成合力。同时,将石岩文化艺术中心、石岩影剧院,各社区、厂区党群服务工作室等作为重点区域,辐射周边各站点,实现文化活动全覆盖。每月组织舞蹈、围棋、跆拳道、武术、声乐、戏剧曲艺、少儿美术等公益培训1000人次。全年完成公益电影播放200场次,书画进社区、企业20场次,参与广场舞活动群众5万人次,年受益群众达50万人次。

  石岩图书馆开展岗位优质服务,发起读书活动50项,举办少儿绘本故事系列活动,打造少儿快乐阅读平台,营造出浓厚的书香氛围,进一步激发了读者的阅读热情。

  根据群众周末文化需求,石岩街道因地制宜,在羊台山广场开展森林音乐会和广场文艺汇演,表演舞蹈、独唱、快板、相声等节目,每场吸引观众逾千人。

  近年来,石岩街道陆续编辑出版了《石岩客家山歌集》、《石岩民间故事》等书籍,突出体现了辖区文化资源与文化工作特色。

  品牌文化创新发展

  “羊台之光”系列文体活动和“羊台山登山节”系列活动,是石岩街道多年来成功打造的两大品牌文化活动。2013年起,这两项活动每年举办一届,还被列入石岩街道每年“十件民生实事”,为外界了解石岩、树立文化品牌、促进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羊台之光”系列活动始于1992年,迄今已举办21届。根据市民文化需求,从2014年始,该活动扩展至全年,做到月月有赛事,全年赛事不断。每届活动分文化、体育、文艺三大篇章,举办文体赛事10项以上,吸引近20万社区居民和广大外来务工人员热情参与,尽显石岩人文特色。

  羊台山登山节自1997年,迄今已举办了13届,活动影响范围广,甚至吸引了港澳台同胞及南洋海外侨胞参与。该活动以深圳八景之一的“羊台叠翠”为依托,以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为支点,充分利用羊台山自然人文资源,将石岩山水风光与文体活动融为一体。2013年,该活动被深圳市文明办纳入“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中。

  民间文化焕发活力

  目前,石岩街道已成功申报民间音乐“石岩客家山歌”和民间文学“应人石的传说”两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前者主要流传于石岩街道有客家人居住的社区,用客家话演唱,现已发掘演唱曲调22种,原生态歌词1000余首。后者体现了夫妻之间生死相随、忠贞不渝的爱情观念,反映了客家族群筚路蓝缕的迁徙发展史,是沟通海外客家人与家乡感情的纽带。

  近年来,石岩街道对这两项非遗项目进行抢救性挖掘,通过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先后编辑出版《石岩客家山歌》、《应人石的传说》等系列丛书,并作为地方文化教材下发辖区学校,供师生课外阅读,达到保护与传承的目的。

  此外,石岩街道倾力打造羊台山周末非遗文化集市,为辖区中小学生提供各类与非遗零距离接触的互动平台。该集市全年举办非遗展演近50场,具体展示剪纸艺术、草编、夏氏风车、传统灯笼等22项内容,吸引上万人前来“赶集”。

  特色文化唱响全国

  近年来,石岩街道结合本土资源,下大力气、做大文章,打造文艺精品,“石岩制造”“石岩特色”的文艺作品唱响全国。2009年11月,客家音乐小戏《应人石的传说》获广东省第六届群众戏剧曲艺花会金奖。大型原创话剧《突围1978》于2011年10月获第二届全国戏剧文化奖·优秀剧目奖等6项大奖,2012年10月获广东省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14年3月,魔术童话剧《魔法森林》赴京汇演并获第九届全国戏剧文化奖·优秀剧目奖等6项大奖,填补了深圳魔术舞台童话剧的空白。

  《应人石的传说》由广东省省级非遗民间音乐“石岩客家山歌”和民间文学“应人石的传说”完美结合而成,由石岩街道办和宝安区群众文化艺术馆联合出品。以石岩本土语言“石岩客家山歌”的形式演绎“应人石”的故事,具有广泛的民间性和传承性。

  《突围1978》取材于1978年石岩公社上屋大队与香港怡高实业公司合作办厂的一段历史,全方位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制度、思想、政治的思考与抉择。该剧由宝安区文体旅游局、石岩街道办事处联合打造,宝安区群众文化艺术馆、深圳大学师范学院艺术系联合演出,是十足的本土原创话剧,充分发挥了基层文艺工作者的艺术潜力,既体现了体制的“突围”,又做到了艺术的“突围”。

  《魔法森林》是一部以环保为主题的童话剧,取材于石岩一家生产魔术产品的企业。剧中,一只吃了垃圾而变成“巨无霸”的毛毛虫率众多毛毛虫在森林里作威作福,作为毛毛虫天敌的3只蚂蚁为了保卫森林,开始学习魔法,并最终战胜了“巨无霸”。

  2015年下半年,石岩街道办、石岩公学联袂出品的大型童话剧《穿金外套的小豹子》,也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好评。该剧由石岩公学19名学生演出,通过发生在“森林学校”的一个个小故事,串联起学校、家庭、市场、银行等多个生活场景,以流行语言向儿童观众讲解理财常识。

  石岩街道文体中心主任李才华介绍,这4部文艺作品立足石岩本土,接地气,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民间性。此外,政府与民间团体合作的形式,也为树立本土文化品牌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周光辉 胡振栋)

   
    (责编:陈育柱、王星)
   
了解更多请登陆 配电箱 http://www.bidadk.com/peidianxian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化之光:让“生态石岩”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