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之都 活力东莞
东莞中心广场位于东莞行政文化中心区的核心区域,是集行政办公、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广场。该广场的绿化率达33.4%,水面面积7.5万平方米,形成水光景、花草木、湖亭廊融为一体的自然人文景观。 夜晚,东莞文化广场旁的迎恩门城楼(西城楼)与周围的高楼大厦交相辉映。迎恩门城楼是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 东莞大道贯穿整个东莞的中心区,大道中央和两侧均设立了绿化带,构成一条生态走廊。 俯瞰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一隅。该园区是东莞创新驱动发展的集聚区。 东莞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交通要道——虎门大桥。 东莞黄旗山主峰——旗峰山山顶的巨型灯笼。在东莞,“黄旗山顶挂灯笼”是民间广为传颂的“东莞八景”之首。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卢政 摄 “东莞塞车,世界缺货”这一蝴蝶效应曾是东莞作为“世界工厂”的最佳解读。1978年,全国第一家来料加工企业——太平手袋厂在东莞成立,拉开了全国加工贸易的序幕。此后,“三来一补”企业在东莞遍地开花,东莞成为亿万件级的传统制造业加工和出口基地。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东莞经历了转型阵痛,却也完成了转向创新驱动的飞跃。高新技术制造业比重逐年增加,形成了与国际接轨的现代产业体系。如今,全球每5部智能手机就有一部产自东莞。东莞松山湖已聚集了156家机器人公司。如今,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蓝图下,作为中国现代制造业代表的东莞,又将迎来凤凰涅槃的新机遇。纵观全球著名湾区,最初起步都得益于制造业。可以说,制造业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脊梁”。因此,东莞能否从传统制造业基地走向全球制造业中心,将是粤港澳大湾区开局的关键。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去年底,东莞已把“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写进市党代会报告。在9+2城市群中,东莞把自身定位为“国际先进制造业之都”。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区域内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将加速流动,这也将给东莞的未来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城市档案东莞市,又称“莞城”,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东岸,东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因地处广州之东,境内盛产莞草而得名。东莞毗邻港澳,处于广州至深圳经济走廊中间。东与惠州市惠阳区接壤;北面与广州市、惠州市博罗县隔江为邻;西边临近广州市番禺区;最南则与深圳市宝安区相连。东西长70.45公里,南北宽46.8公里,全市陆地面积2460平方公里。东莞控东江和广州水道出海之咽喉,有海域面积15000公顷,海岸线115.94公里,主航道岸线53公里。东莞是国际花园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篮球城市,也是广东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外贸口岸。文 |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谭敏图 |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编辑 | 广州日报全媒体了解更多请登陆 配电柜厂家 http://www.bidadk.com/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