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啊念来过倒 发表于 2019-10-13 14:27:27

环境之美⑦ | 东莞铁腕治污守护碧水蓝天,提升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


          晚饭后,沿着白马大氹走两圈,现在成了张志杰老师的心头好,“两岸有花,水中有鱼,微风吹来,格外愉悦。”可是在三年前,一提起门前这条河,张老师与周边街坊一样,第一反应都是“吐槽”:“治了那么多年,河涌还是黑臭……”但如今,张老师频频在朋友圈晒照片,为门前这条河点赞。
控源截污、清淤贯通、生态修复、全面落实河长制、整治散乱污企业、淘汰落后产能……自2016年11月打响全市治水攻坚战后,东莞铁腕治污,解决群众身边环境难点问题,守护碧水蓝天。与此同时,民间河长、护河志愿者……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治水行动,营造了浓厚的“全民治污”氛围。大家也纷纷为铁腕治污点赞:“天越来越蓝,水越来越清,城越来越美”。

▲整治后的南城白马大氹
黑臭水体频被“吐槽”
南城白马大氹是被生态环境部通报的黑臭水体,如今成了周边街坊向往的生态景观。截至9月底,全市22条黑臭水体,已有12条基本消除黑臭,其余将在年底消除黑臭。其中,白马大氹是东莞铁腕治污有样本。
张志杰是南城一所小学的老师,见证了这条黑臭水体的整治全过程。
白马大氹属于石鼓河的支流,上游为暗渠,下游横穿广深高速后汇入石鼓河,全长不足千米,却收纳周边3000多人的生活污水。“三个排污口,直通河边,日均污水超过1000吨。”水体常年保持黑臭状态,蚊蝇滋生。周边街坊常说住在“龙须沟”,伸手就能碰到蚊虫,“白天不敢开窗,晚上不宜出门。”
朱红平的公司就在白马大氹附近,他说自己的办公场所搬迁了三次。“有客户从广深高速南城段下来,打开车窗,迎面就闻到一股刺鼻的恶臭味,谈下来订单后来黄了。”作为一家五金机电企业的总经理,朱红平坦言:“客户认为水都治不好,从而质疑营商环境。”
河涌黑臭远远不只南城的白马大氹。在东城,有一条黄沙河,河水黏稠如墨汁,一度被人称为“流不动”的死水潭。鱼虾灭迹,周边居民出门也纷纷绕道“避让”。黄沙河从市中医院旁边经过,最难受的是附近市中医院看病的群众,往来行人皱眉掩鼻,加快步伐。
在河岸边住了40多年的才叔,现在担任黄沙河同沙段的村级河长,对黑臭水体感触深刻。“整治前,黄沙河水黑臭难闻,蚊子特别多。”才叔回忆,一到下雨天,还会出现水浸街。两岸街坊不敢开窗,戏称住在“臭水沟”里。

▲东城黄沙河水清岸美
水清岸美获得市民点赞
对于河涌污染,张志杰曾多次在课堂上摇头,市民群众也有说法。“年年喊治水,水质却不见好转。”才叔坦言,他一度对自家门前的黄沙河能否变清,“没有信心,也不抱希望。”
然而,在全市铁腕治污、全民治水的努力下,东莞的水生态环境近年开始起变化。
截污、清淤、活源……在岸边种植水生美人蕉,在河道上设置喷水器、微纳米气泡发生器,活化河水重建河涌生态循环系统,逐步改善河涌水质。经过数月努力,黄沙河基本消除黑臭问题,鱼虾回到河涌,居民再不绕路,群众纷纷点赞。沿着河堤,记者看到河道两岸均呈斜坡型,分割成一格格的黄土里,黄色、红色、紫色的花儿相互间隔,特别惹人欢喜,而白鹭不时在水中嬉戏。
东城水务工程建设运营中心主任袁晓文对此深有感触:“黄沙河真的变样了。”白鹭来了,说明生态环境出现质的好转,“水里有鱼,有吃的,有栖息地,才能吸引白鹭。”如今,河道两岸增加了休闲设施、亲水平台、玻璃景观桥等设施,附近市中医院的患者也喜欢沿着黄沙河散步,被人喜称“康复胜地”。
正是在全民治污的努力下,越来越多河涌的水质开始好转。才叔每周至少要到黄沙河巡河一次,“看到水清岸美,两岸花红树绿,人也精神。”对于河涌水质的好转,张杰志老师更是欢天喜地,“现在河水比以前干净,没有臭味,周边创业园的入驻企业增多了,小区环境也变靓了。”

▲护河工作人员定期清理河面垃圾,呵护河涌生态环境
■数说
整治黑臭水体见成效
全市22条黑臭水体有12条消除黑臭,黄沙河、筷子河打造海绵城市样板工程,周边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明显改善。
茅洲河、石马河、东引运河重点流域整治,实施大兵团作战,水质相比去年同期明显改善。
截至9月底,全市截污管网累计建成5384公里,通水2200公里,污水收集设施不断完善,为源头截污治水打下坚实基础。
全媒体记者 周桂清/文
全媒体记者 郑志波 周桂清/图
         
了解更多请登陆 配电箱 http://www.bidadk.com/peidianxian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环境之美⑦ | 东莞铁腕治污守护碧水蓝天,提升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