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yanli0112 发表于 2019-10-13 18:04:16

人大政协频道

原标题:东莞人大:纪念设立常委会40周年 人大工作探索前行四十年人大工作探索前行四十年??助推东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1980年7月1日,东莞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东莞县人大常委会,翻开了人大工作崭新篇章。1985年,东莞撤县建市。1988年,东莞升级为地级市,东莞县人大常委会与时俱进,变为东莞市人大常委会。斗转星移,弹指一挥,至今东莞市(县)人大常委会已历经16届,昔日的农业小城发展成为国际制造名城、现代生态都市。 近40年来,在省人大常委会的支持指导和东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东莞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依法履职、积极作为,为东莞民主法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人大工作也从平凡走向了精彩。服务大局 围绕中心工作依法行使人大职权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意味着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有政权机构行使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标志着人大制度的进步。设立人大常设机构之初,常委会组成人员也在这个大的转变过程中,边工作,边摸索。当时,人大常委会正处于由过去主要依靠政策,过渡到既依靠政策,又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治,这对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东莞市人大常委会把发挥代表作用、完善常委会自身建设等作为加强人大工作的一个重要切入点,调动了人大代表参与东莞经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促进了人大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纵览东莞市人大常委会设立以来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人大工作特点:紧紧围绕历届市委关于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部署,创造性地改进工作、加强监督、助推发展。无论是撤区建镇、城市中心区规划,还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向农村工业化进军”、20世纪90年代初的“科技兴市”、21世纪初的“五年见新城”等各个时期市委确立的战略部署,东莞人大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依法行使人大职权,做到围绕中心更紧密,服务大局更有效。以1994年为例,东莞市委放眼世界,确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战略。东莞人大及其常委会为从政治上确保这一战略的有效实施,讨论和决定一系列重大事项,着力推进依法治市。市十一届人大期间,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就实施科学技术发展计划与2010年规划纲要、实施市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等作出37项决议决定,听取了33项工作汇报。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东莞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为应对金融危机和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市人大常委会密切配合市委的应对措施,及时依法作出了《东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市政府拨款10亿元用于帮助解决有关企业融资难的决定》和《东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东莞市2008年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监督 紧握时代的脉搏前行监督工作是常委会长期以来工作的“重头戏”。40年间,常委会结合东莞的特点,在“敢于”与“善于”监督的结合上作了有益探索。20世纪90年代初期,东莞人大及其常委会围绕市委的战略构想,审时度势,制定《东莞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办法(试行)》,组织开展以刑事诉讼法等为重点的44项执法检查,着力督办有关东引运河治理、简政放权提高办事效率、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等重大议案,并在全省率先开展评议活动,拓宽监督工作新途径。除了运用审议、视察、执法检查、专题调研等多种方式开展工作,常委会还制定实施跟踪监督制度,对监督意见和建议进行跟踪督办、检查落实,增强监督实效。例如,2017年初,针对东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基层执法队伍人员严重不足等突出问题,制定三年监督计划,每年开展“回头看”。工作开展以来,全市镇街农技中心在编在岗人员数量从283人增加至434人,市镇两级检测生产环节农产品合格率升至全省地级市第一。与此同时,连续两年持续监督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助力东莞市该项工作进入全省前列。近年来,东莞人大及其常委会将水污染治理列为监督工作重点,加大监督力度,创造性地实行每季度对不同工作项目开展监督,全力推进水污染治理问题解决落实。东莞人大及其常委会还坚持刚性监督、坚持延伸监督。针对东莞各镇国有资产规模庞大,但存在底数不清、管理职能分散等问题,在建立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基础上,率先将该制度向镇一级拓展延伸。创新 让代表声音越来越响人大工作活力在代表、创新看代表、成效靠代表。40年间,东莞市人大常委会把联系人大代表,开展代表工作作为常委会机关一项重要日常工作,并在加强基层人大建设、发挥代表作用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从2005年起,东莞市人大常委会将每年10月18日定为“市人大代表活动日”。早在1996年,东莞市人大常委会就尝试开展市长约请代表活动,让市长和代表面对面交流,市长能解决的当场拍板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留下来研究解决。活动收效甚好,对改进政府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于是,常委会便将其制度化。东莞从2014年设立的77个人大代表工作室,发展至今全市已设立375个代表联络站(含176个代表工作室、199个代表联络点),2383名四级人大代表实现了驻站,打通了代表联系群众的神经末梢。不仅如此,东莞还率先探索人大代表联系方式和身份信息“两个公开”,让基层人大“毛细血管”充满生机活力。代表的声音越来越响亮,助推了一批民生实事落地结果。比如,虎门沙角电厂整体搬迁,大朗镇人大代表积极履职帮助毛织企业解决“融资难”、大朗镇毛织商圈电动三轮车整治、毛织贸易中心工程改造等问题,均通过代表推动得以顺利解决。今年,东莞人大继续创新打造3.0版人大代表工作室,通过平台、人员、信息系统的整合,将党代表、人大代表、市镇村领导驻村干部整合在一起联系群众。东莞立法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经验立法”到“开门立法、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促进东莞治理方式转变和治理能力提升,为东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法律保障。至今,东莞颁布实施了5部地方性法规,全市32个镇街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如今,东莞人大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东莞人大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以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担当、新作为,创造性地做好立法、监督等工作,更好助力东莞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攻坚任务,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为东莞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了解更多请登陆 配电柜 http://www.bidadk.com/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大政协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