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习近平主席看世界|尼泊尔:高山之国的电力脉动
10月11日,在对尼泊尔进行国事访问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尼泊尔媒体发表题为《将跨越喜马拉雅的友谊推向新高度》的署名文章。文章中指出,中尼是互尊互信的好朋友,互惠互利的好伙伴,互学互鉴的好邻居,互帮互助的好兄弟。其中提到,尼方积极参加共建“一带一路”,双方正在建设升级包括公路、口岸、机场、电站在内的基础设施。尼泊尔是与中国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这个依偎于喜玛拉雅山脉雄伟身躯下的高山之国,如今正期待电力的强劲助力。南亚小国的用电困扰尼泊尔是一个神奇的国度。14.7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海拔却从80米一直上升至8000多米,同时拥有热带森林、平原、山谷、冰川、雪山等多种地貌。对于旅行爱好者来说,在博卡拉高空玩滑翔伞,在齐达旺零距离感受野生动物的世界,在释迦摩尼的诞生地蓝毗尼聆听梵音,徒步攀登世界之巅的终极梦想……这一切在尼泊尔都能成为现实。然而,尼泊尔也是一个缺电的国家,“电荒”问题比较突出,即使是在首都加德满都,每天也要划分区域轮流供电,最多停电时间竟达到每天18小时。非首都地区的缺电情况更加严重。在尼泊尔,高收入阶层和大型公司常年备有发电机,一般的市民晚上只能靠蜡烛过夜。如今人口向城市流动,更使用电变得紧张。尤其到了冬季,许多工厂由于长期缺电,难以维持正常生产,有些甚至倒闭。尼泊尔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全国大约有80%的人口都从事农业劳动,工业基础比较薄弱,机械化水平低,主要以初级产品加工为主。近年来,依托自身优越的自然风光,旅游业成为尼泊尔的支柱产业。长期的“电荒”已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日常生活。对尼泊尔来说,摆脱缺电状态,实现国内用电自给自足,进而对印度等国出口电力已成为梦寐以求的目标。山与水的自然馈赠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国家如此缺电呢?这得从尼泊尔的能源结构说起。尼泊尔为南亚山区内陆国家,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北邻中国西藏自治区,其余三面与印度接壤,14.7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四分之三为山地,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多达240多座,全世界海拔超过8000米的十大高峰有八座汇聚于此。尼泊尔既无煤炭资源,也无油气资源,境内河流水系发达,拥有6000多条河流,其河流总长度达4.5万公里,主要河流大多发源于喜马拉雅山以北中国西藏境内,几乎都是自北向南奔流注入印度恒河。险峻的地形加上丰富的水资源,使得尼泊尔有着非常丰富的水电资源。然而,山与水的自然馈赠并没有改变尼泊尔缺电的现状。由于资金、技术等多重问题影响,尼泊尔水力资源开发量还很小,仅为可开发量的2%,根本无法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所需。早在上世纪的60年代,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巴基斯坦和印度,就已经开始在喜马拉雅山上修建水库,把水引入干旱的沙漠地区,并且利用水库水体的高度差进行发电,使喜马拉雅山的水电进入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寻常百姓家。作为喜马拉雅山脚下的古国,尼泊尔对于水电开发也做过多次尝试,但效果一直不理想。尼泊尔水能资源极其丰富,理论蕴藏量约8300万千瓦,约占世界水电蕴藏量的2.3%。其中技术可开发量约4200万千瓦。早在2001年,尼泊尔政府就出台过水电发展政策,但进程缓慢。2007年4月水电开发重新提上议程,临时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有关水电开发的优惠政策。但截至2012年年底,尼泊尔水电总装机容量仅为76.2万千瓦。尼泊尔的人均水电储能消耗是南亚地区最低的,每年只有191个单位。而中国和印度分别有4000个单位和1000个单位。尼泊尔仅有65%的人口被电网覆盖,主要是为了照明。尽管尼泊尔政府已经宣布在未来10年发展1700万千瓦的目标,但尼泊尔将需要4000万千瓦的电力,使其经济从依赖进口转变为一个能源自给自足并有富余量出口的经济模式,从而弥补过去每年消耗尼泊尔预算45%的进口石燃料和石油运输工具的相关开支。2019年8月,为了增加发电量,尼泊尔电力局计划新建10个水电站项目。目前4个水坝项目已启动建设,总装机容量为196.9万千瓦,另外还有6个小水电项目,总装机容量为13.8万千瓦。尼泊尔计划通过这10个水电项目来改善干旱时期国内供电市场的平衡,减少对进口电力的依赖,加强国内能源安全。“一带一路”注入能源新动力尼泊尔是中国的友好邻邦和“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近年来,中国的资金与技术,特别是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资金与技术力量,大量地流进这片充满活力且有待开发的经济片区。上马相迪A水电站项目是中国电建集团海外投资有限公司在尼泊尔的第一个投资项目,也是尼泊尔多年来首个进入建设期的私人投资项目。上马相迪A水电站项目有两台机组,装机容量为5万千瓦。2016年9月26日成功实现首机发电;2017年1月1日两台机组成功实现商业运行,项目进入运营期。该项目占尼泊尔总装机容量的5.72%,运行投产对缓解尼泊尔电力紧张状况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从上世纪90年代末进入尼泊尔市场,承建了装机容量4.5万千瓦的尼泊尔上波迪·科西水电站,2001年并机发电以来一直运行良好,为尼泊尔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稳定优质的清洁能源。目前,该公司建设的查莫里亚、上催树里3A两个水电站已顺利投产,极大地解决尼泊尔西部地区的缺电难题。2016年3月,尼泊尔总理奥利访华期间,中尼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同意建立能源合作对话机制,更好地开展长远合作规划,包括跨境电网领域;尼方希望中方建设跨境输变电项目,并请求中方将项目作为优先项目。国家电网公司于2016年启动了项目预可研工作,初步计划在中尼接壤边境地区建设直流背靠背换流站,并建设换流站到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的交流输电线路。2018年6月,在尼泊尔总理奥利的见证下,中国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时任总经理寇伟与尼泊尔电力局总经理吉辛签署 《中尼电力联网可研合作协议》,中尼电力联网项目进入工程可研阶段。不仅如此,中国对尼投资呈现全方位的趋势,既包括基建、能源、电力等传统产业,也包括电子通信、可再生能源等新兴产业。2018年4月10日,中国援尼泊尔太阳能项目交接仪式在加德满都举行。在尼泊尔政府大院内及周边的21栋建筑的屋顶上,蓝色的光伏板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这些分布式屋顶光伏电站除供应政府大院办公楼区域日常用电外,还与市政电网连接,将多余电量上网。同年10月,5台中国产比亚迪电动巴士正式交付尼方,开启了尼泊尔使用清洁能源绿色出行的序幕。这些电动巴士将交由首都加德满都的公交公司运营,作为往返于蓝毗尼景区与机场之间的公交巴士……“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尼两国深化清洁能源等多领域合作开辟了一条新的大道。目前,在尼中资企业已完成5个水电站建设,另有在建的10余个水电、太阳能发电项目和10余个输变电项目。几个月前,中方还向尼方赠送了3.4万套、总容量750千瓦的家用光伏发电设备。中国现已成为尼泊尔第一大直接外资来源国和第二大贸易伙伴。(资料来源:人民网、新华网、中国能源报、国家电网报)了解更多请登陆 配电箱厂家 http://www.bidadk.com/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