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供电局完善线路运行推动规范化落地
中电新闻网讯 通讯员 顾萱 唐淑歆 报道 东莞供电局输电管理所线路七班,管辖着东莞市东南片区560公里的输电线路,近年来一些重大项目实施均在该班组管辖片区。在11名成员精心维护下,管辖线路2014-2016年连续三年零事故零事件并且未发生任何错失影响电网运行、工程投产。线路七班积极推进精益化管理,以五星级班组标准要求自己,在基础、运维、检修、安全、班务等班组核心业务建设细分责任到人。值得一提的是,该班组积极开展精益管理项目,应用到生产现场,化解了电网运行及工程管理中的实际难题。
挖掘设备潜力 保障超负荷电力供应
时值度夏期间的500千伏莆白解口入纵江工程,为了减少用电错峰,220千伏8回线路采用特殊分列运行方式,要满足1.8倍额定电流高负荷长时间运行,这需要在莆白同停前验证或预测8回重要线路的运行风险。在莆白同停一级事件风险开始前,线路七班组织实施了220千伏东角丁线大负荷测试。
对全线接续金具共29处测温及2处交叉跨越进行高频次测试,是他们需要承担的任务。为了进一步了解导线和线夹温升的影响因素,班组创新性地建立并运用了“导线温度-载流量数学模型”,该模型助力班组在此次试验中掌握了线路在高负荷、高环温、高日照、低风速“三高一低”严酷环境下的运行状态及线路运行薄弱环节。
通过实施大负荷测试,线路七班运维技术团队编制了大负荷测试方案,并制定设备发热缺陷与负荷调节指导原则,成果为全省首创,对电网运行具备工程实践指导意见。同时,为防止线夹发热导致大面积错峰,班组积极研究并应用防松线夹,为设备安全运行配置双重保险。此次试验使得该工程提前8天完成,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工程验收前置 源头上化解设备风险
为更好地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线路七班采用“责任先行、现场管控”的方法,即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提前介入工程进行质量管控和验收管理,将工程验收的关口前移。“这样便于及时发现并协调处理施工过程中的问题,让我们对工程质量做到心中有数,将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该班班长刘伟亮向我们介绍。
500千伏海丰电厂至宝安站线路工程,显著地印证了此方法的工效。此项工程工期紧,工程量大,针对这个现状,该班组采用了该方法。“说白了,就是在竣工验收前,结合工程进度,提前验收,既可以监督施工质量,又可以预留充足的时间,完成工程消缺,确保工程零缺陷投产。这有利于提前进行安全隐患整改。”刘伟亮给我们举了个例子:“比如,在导地线挂上铁塔之前,我们会对压接管工艺进行严格的检查,包括压接尺寸、弯曲度等,都进行自主把关,并且还要监督做好压接管的清洗,避免发热。总之,我们要对自己的设备负责。”这种将验收关口前移的方法,让施工、消缺同步进行,该工程验收结果发现118项缺陷在投产前顺利完成消缺,真正实现了设备安全源头管控。
责任编辑:周小博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
附件:
【稿件声明】凡来源出自中国电力新闻网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电力新闻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想了解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cpnn.com.cn。
了解更多请登陆 动力配电箱 http://www.bidadk.com/donglipeidianxiang/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