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zzyy水瓶 发表于 2019-10-13 22:36:20

杨正余:追忆军旅生涯 难忘电力变迁

追忆军旅生涯,难忘电力变迁!头发花白,耳长饱满,眉毛上扬,这个眉宇间显露出一股刚正之气的老人就是国网福建泉州供电公司退役军人离休干部杨正余。杨正余:1927年生于江苏省滨海县五讯镇,现居住于福建泉州;194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至1949年,参加解放战争,先后任战士、文书、管理排长、营副供给员;1960年至1961年,在福建永春天湖山电厂担任副厂长;1961年至1972年,在福建泉州电厂(国网泉州供电公司前身)担任工会主席;1978年至1984年,在泉州供电局(国网泉州供电公司前身)担任党委副书记。70年前的死里逃生忆往昔峥嵘岁月稠。1946年6月,杨正余响应当时的参军运动口号“保田保家乡”毅然加入了中国解放军,从此开启了一段不凡的军旅生涯。在这段难忘的生涯中,杨正余一直随身携带并精心收藏一个黑白格子交错的荷包。从外表看,荷包整洁干净,反面翻开后,白色内袋里的点点锈迹却仿佛诉说着它的陈旧历史。这个荷包又叫‘平安袋’。它是杨正余去参军的时候,母亲为他缝制的。1949年4月,渡江战役打响。部队要求每个人只能带两件半的物品渡江。“什么东西都可以丢,就是这个东西不能丢!因为它是我的第二生命。“杨正余一直把平安袋带在身上。当时,这个平安袋是用来装牙刷、牙膏、肥皂和烟等用品的,每天早上醒过来杨正余第一件事情就是摸到它,每天晚上睡觉前最后一件事情就是要藏好它。在战争的日子里,看到它就想起了家里人。1949年5月,解放上海战役在月浦打响第一枪。杨正余当时在29军87师26团三营担任副给予员,主要负责向前方部队提供粮草和弹药。杨正余参军时的荣誉勋章在高桥的一场战役中,杨正余为了掩护战友,从6米高的桥上跳下,敌人的机关枪炮在四周不断轰炸,炮弹的气浪冲在他的脸、耳朵和鼻子上,溅起的泥土埋住了他的大半身子。“当时我的耳朵听不到声音,眼睛看不见东西,嘴巴也讲不出话了,但是我的神智还是清晰的,我自己检查了一下没感到流血。摸一摸身上的平安袋也还在,心里一下子就踏实了。”杨正余心有余悸地说。等敌人的轰炸结束后,战友们冒着生命危险折回找到他,把他挖出来并抬了回去。谈到那次大难不死,杨正余感慨万千:“那场战争伤亡很大,我们当时17连130多个人,到最后活下来的只剩下20几个,好多战友都牺牲了。”杨正余眼眶湿润:“我也没想过自己还能活到90岁,我无时不刻地想念曾经并肩作战过的战友们。”战争结束后,杨正余依旧一直带着母亲缝制的平安袋,一晃七十多年过去了。“它在就有我在,袋在人在,袋亡人亡,所以它是我的第二生命。如果现在把这个平安袋拿回到老家去,就如同见到我本人一样。”杨正余认真说道,“现在这个平安袋已经不放东西了,就当做是文物保存起来。”70年间的电力变迁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永春县医馆首次发电,到2006年泉州地区最后4户人家告别无电历史,泉州电力走过了一个世纪的光辉历程。杨正余是江苏人,1960年至今都生活在泉州,泉州电力的发展史,是杨正余退伍转业后的另一段特殊的记忆。上世纪70年代,杨正余住的大院里有人买了台9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一到晚上,大家挤着去看电视。其实电视只有一个台,播来播去不是简单的新闻,就是黑白战争片,而且只是每天晚上播几个小时,但这样的新鲜玩意,已经很轰动了。“50年来,泉州海边渔村三代人嫁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泉州电网等级跨越发展‘三级跳’,为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杨正余说到。“2006年,是泉州有电100周年,当年12月2日,泉州市社会用电量首次突破200亿大关,达200.5亿千瓦时,进入全国电量强市前列。”杨正余回忆说,“50年前,拉个电灯都困难,现在谁能想到泉州电网实现了从110千伏到220千伏再到500千伏的三级跳。”70年后的美好生活退休以后,杨正余也没闲着。他担任国网泉州供电公司老体协会副主席,把老体协的各项工作开展得红红火火。协会多次被授予省、市、及电力系统老体协先进单位,他也被评为先进个人20次。此外,杨正余平时喜欢打打门球和地掷球,还代表电力系统参加过各级比赛获得多个奖项,偶尔也会到河边钓钓鱼。现在的身体虽然不如以前,小毛病不断,却仍然会坚持健步走。杨正余时常感慨:“祖国强大,百姓才能有美好的生活,一切的幸福来之不易。最大的愿望就是多活几年,看看电力发展的大好形势,特别期待泛在电力物联网带来的变化。”时空的画笔在退役军人身上刻下一段曲折动荡的红色岁月,也抒写出一个丰富多彩的长寿人生,过去的历史不会忘记,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如今老人儿孙满堂,知足常乐。一段段特殊的经历,让杨正余更加珍惜当下、知足感恩,让他能够积极工作、热爱生活。杨正余时常对电力青年员工说:“不怕你不会做,就怕你不爱做。只要爱做,想把事情办好,就什么事情都能办好。”这既是老一代电力人对新一代电力人“干一行,爱一行”的勉励,也应是新一代电力人对老一代电力人宝贵财富的一种传承。悠悠红色岁月,殷殷电网情怀!
了解更多请登陆 电柜 http://www.bidadk.com/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杨正余:追忆军旅生涯 难忘电力变迁